康軒 103 四下 第四課 米食飄香

2015012220:58

康軒 103 四下 第四課 米食飄香

第四課 米食飄香
在稻米收成的季節,農村總是充滿歡樂的氣氛。人們對於「稻米」有著濃濃的情感,因為這一顆顆白亮香甜的米飯,讓一家人得以溫飽。

從前的農村社會,生活不如現在便利,人們利用米及隨手可得的食材,做出各式口感不同的食品。米食點心的樣式、種類多的不勝枚舉,長久以來,它們與人們的生活、節慶息息相關。

年節期間,「菜頭粿」與「發粿」是一定會準備的年菜。把米磨成米漿,加入切細的蘿蔔,再經過蒸煮,就變成「菜頭粿」。蒸好的菜頭粿無論是直接沾醬油吃或是煮成鹹湯,都同樣美味可口。如果在米漿中加入黑糖蒸煮,就成了「發粿」。「菜頭粿」代表「好彩頭」,「發粿」有著「發財」的意義,全是人們對於來年的期望。

清明祭祖用的「草仔粿」,外皮是米漿加入艾草做成的,有一股特別的香氣。草仔果形狀圓圓的,好像一個倒蓋著的小碗。艾草有殺菌的功用,清明前後正是春夏交替的季節,人們食用草仔粿,就是在相互提醒要保健身體。

冬至一到,大家都會準備湯圓應景。這一顆顆小巧可愛的湯圓,正是米漿除去水分後做成的。煮好的湯圓可以加進甜湯中,變成甜點,也可以煮成鹹的,成為主食。寒冬中,一碗碗熱呼呼的湯圓滿載著幸福的味道,也代表圓圓滿滿的祝福。

除此之外, 祭典或喜事時常見的「紅龜粿」、端午節食用的「粽子」等,都已是生活中常吃到的點心了。如今,還有人創新作法,研發出地瓜粿、米漢堡等米食,讓口味特別的米食點心能推陳出新。

老祖先的巧思及現代人的創意,讓「米」不只是米飯,還展現了多樣的變化。各式米食在生活中處處可見,成為台灣特有的飲食文化。米食點心的香氣,也將一代代飄送下去。


 


  •   吳喬喬 於 2016-03-20 21:24 1F
  • 到底怎麼寫
  • 版主於 2016-03-22 13:31 回覆
    甚麼怎麼寫?